野外科学观测站是依据自然条件的地理分异规律,服务于生态学、地学、农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等学科发展,通过野外长期定位观测获取长时间序列、丰富、综合的科学数据,开展试验示范和高水平野外科学实验研究,为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支撑和条件保障的重要科技创新基地。我州“从江梯田湿地生态系统贵州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历时3年获批立项,标志着黔东南州首个省级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正式运行,该站必将在推进我州梯田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公共基础数据获取、梯田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及合理利用、生态系统多样化可持续发展研究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一是监测研究梯田湿地生态系统基础数据建立湿地生态系统结构组成和功能退化机制。通过对从江县加榜梯田湿地的气象、生物、水文、碳氮循环、降雨及灌排水、水土流失等多项指标进行长期野外定位观测,获取梯田湿地生态系统长时间序列、丰富、综合的科学数据,构建湿地生态系统公共基础数据库,探索全球气候变化对加榜梯田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和演变规律,探讨人工湿地环境演变和驱动机理。
二是监测研究稻鱼鸭复合种植养殖模式建立湿地保育、恢复以及湿地资源合理利用机制。通过对稻鱼鸭复合种植养殖模式下肥水条件对稻鱼鸭、杂草、病虫、昆虫天敌、水体及土壤微生物等的影响开展定位观测,分析稻鱼鸭系统生产力稳定性、稻鱼系统禾与鱼、鸭互作及生态学效应、稻鱼鸭系统的甲烷排放和氮素利用率等要素,研究稻鱼鸭互作在低化肥、农药投入下的水稻产量及稳定性和环境效应的影响。
三是监测研究气候变化和逆境驯化对从江香禾糯重要农艺性状的影响建立香禾糯基因型与气候互作对重要农艺性状形成的生理生态与分子机制。通过在特定环境挖掘香禾糯耐冷、荫、高光效等优异基因,为水稻品种改良提供基础信息和育种材料,创制优异水稻新种质,培育高产、优质、抗逆、广适性水稻新品种,提升香禾糯单产水平,为提高粮食自给率和国家粮食安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