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强化产学研合作,推动优强环保技术成果转化与示范。2019年以来,先后邀请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州大学、中南大学、中煤集团水文地质局等大院大所与州内贵州其亚铝业有限公司、天能集团(贵州)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天柱化工有限公司、宏泰钡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围绕赤泥综合利用技术和应用、钡渣综合资源利用等领域开展技术攻关,着力破解环保领域技术性难题,先后促成了“赤泥脱/固碱等技术在建筑装饰陶瓷中的应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固废资源化专项“西南化工冶金特色产业集聚区固废规模利用集成示范”和“磷石膏、电解锰渣、赤泥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等技术成果到我州转化应用。
二是强化项目支撑,提升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科技支撑能力。围绕黔东南州大宗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等问题,多次深入县市、部门,企业广泛开展调研,特别是针对环保问题突出的企业,征集科技需求,指导凝练环保科技项目。2019年以来,围绕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水体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赤泥、钡渣等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申报实施了“清水江流域重金属的时空分布-迁移转化以及生态风险评价研究”“鱼洞河流域环境综合治理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等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6项,获补助资金683万元,通过项目实施,不断提升环保领域科技支撑能力。
三是强化项目督导,提升环境保护领域科研项目实施绩效。2019年以来,加强对已获批的“利用高氯锌渣生产硫酸锌联产氯化铵的工艺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等一批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实施效果进行现场督促指导,通过项目实施,引导企业、科研院所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开展重大生态环境保护科技攻关,推动生态环境保护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示范。同时,加强已获立项的“鱼洞河流域煤矿酸性废水综合治理项目技术路线方案”开展资料调研、野外现场调研、模型模拟等研判,对综合梳理路径进行前期的梳理研讨,对总体的治理思路进行进一步明确,确保项目实施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