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州财政局关于开展2022年度绩效自评工作的通知》(黔东南财绩〔2023〕1号)要求,我局认真组织开展2022年预算绩效自评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绩效自评工作基本情况
(一)组织实施情况
一是及时传达学习。及时将州财政局关于2022年度绩效自评工作传达到资金使用科室,要求严格抓好贯彻落实,预算绩效统筹管理科室及时通过工作提示方式,提前安排项目绩效材料收集。二是确定自评对象。根据《黔东南州州级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实施办法(试行)》及州科技局2022年绩效申报情况,结合实际,将2022年黔东南州科技专项9个项目、2021年科技专项1个项目、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等财政预算资金作为2022年绩效自评对象。三是拟定工作方案。印发了《2022年度预算绩效自评工作方案》,成立2022年绩效自评工作组,落实2022年预算绩效自评有关工作责任,确保预算自评取得实效。四是组织绩效自评。州科技局2022年绩效目标自评工作组根据各科室收集的材料填写自评表,核查相关印证材料。五是撰写并提交自评报告和工作总结。自评工作组及时根据自评情况撰写项目绩效评价报告和整体绩效评价报告,提交局领导审定后报送州财政局,建立年度绩效评价档案。
(二)绩效自评规模
州科技局2022年绩效覆盖的单位包括州科技局本级、黔东南州科技创新中心(非独立核算下属事业单位)。
1.项目自评。2022年州科技局财政预算资金项目总数为10个,项目总财政预算资金为969.70万元,主要包括:本年财政预算黔东南州基础研究计划项目专项经费、黔东南州科技系统综合考核绩效评价经费、黔东南州全社会R&D投入后补助专项经费、黔东南州科技成果应用及产业化计划项目专项经费、黔东南州科学技术局2022年“科技特岗”人才服务补助专项、黔东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经费资金、黔东南州科普宣传及会展经费、黔东南州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专项经费、州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经费等9个项目,资金预算总额为620万元;以前年度财政预算结转项目黔东南州科技专项349.70万元。
2.部门整体绩效自评。2022年州科技局整体绩效自评总体资金为1642.10万元,其中:基本支出792.40万元,项目支出849.70万元。
(三)绩效自评整体结论
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部门目标设定、预算配置、预算执行、预算管理、资产管理、职责履行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价,州科技局2022年度整体绩效目标基本完成,主要成效如下:
一是狠抓专项重点工作落实。认真抓好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省委州委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州《政府工作报告》科技工作任务落实,实行五定工作表定期调度29项任务推进情况。截至年底,29项任务均已完成阶段性目标任务并长期坚持。
二是积极抢抓政策机遇落实。深入贯彻落实国发〔2022〕2号、黔党发〔2021〕34号和黔府发〔2022〕7号文件精神,推动省科技厅印发《关于支持黔东南自治州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实施方案》,与贵州大学签订《黔东南州科学技术局 贵州大学科技合作协议》。
三是制定《州科技局2022年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工作方案》,推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黔东南州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黔东南州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奖励补助办法(试行)》3份改革文件。积极争取将黔东南州、从江县纳入贵州省高质量发展科技服务机制改革暨科技政策超市建设试点,指导剑河县实施改革试点“产学研用、产教融合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是狠抓指标考核工作。召开黔东南州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事业单位科技统计调查培训会,举办黔东南州科技系统高质量发展工作培训班。组织州内规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填报研发项目库达476个,研发项目立项经费7.32亿元。2021年,全州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为4.16亿元,较2020年增长16%;研发支出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为0.33%,占比增幅为0.03%,增幅排名全省第4位;“三上”企业中有R&D活动企业占比为32.4%,排名全省第2位。2022年全州累计登记技术合同401项,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26.29亿元,同比增长74.92%;技术合同成交额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2.03%,比重排名全省第3位。2022年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工资总额增速为-2.7%,营业收入增速3.5%。
五是加强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贵州黔东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顺利通过科技部评估。州农科院参与选育的玉米新品种“力丰88”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实现了黔东南州“国”字号农作物新品种审定“零”的突破。争取并选派388名国家级、省级和州级科技特派员深入基层开展科技服务,重点围绕粮食安全、农产品提质增效等加大技术攻关,年度获得省级科技特派员专项资金784万元。截至年底,国家、省、州级科技特派员累计深入现场服务15780天,组织开展技术培训29606人次,解决具体技术问题5461个,开展技术咨询5877次,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1421个,帮扶企业、合作社或农户7526个(户),领办、协办企业或合作社220(个)。
六是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培育。持续深化“千企面对面”科技服务行动,累计走访企业381家,征集技术需求62项,收集10万元以上研发项目500余项。全州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105家;组织41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23家通过省科技厅评审公示。兑现2019年—2021年32家高新技术企业补助资金160万元。组织对6家企业14个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项目进行技术鉴定,涉及研发费用1400余万元。分别与邮政储蓄银行、建设银行签订科技金融战略合作协议,科技金融工作实现新的跨越和零的突破。截至年底,累计支持我州42家科技型企业(农户)贷款2.81亿元。
七是积极争取科技项目申报实施。制定《黔东南州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积极争取2022年州级财政预算科技专项资金500万元。2022年度州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47项,立项资金265万元,撬动企业自筹等其他资金投入4000余万元。启动2023年度黔东南州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工作,共征集州级科技计划项目417项,目前待进行专家评审。组织申报2023年度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210项,申请资金达2.31亿元。2022年度获省级以上科技项目立项53项,立项资金5480.6万元。
八是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黔东南州丹寨国春银饰众创空间、从江侗乡科技企业孵化器、佛黔共建众创空间获得省级立项支持,年内新增省级科技创新平台3个。截至年底,全州科技创新创业平台144个。
九是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启动全州科技人才“蓄水库”科技人才征集工作,共征集到208名科技人才入库,选派20名“科技特岗”到企业开展科技服务,落实“科技特岗”人才服务补助专项经费20万元。拨付2017-2018年度10名省级千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经费30万元。4人入选贵州省第六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截至年底,全州入选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42人。组织申报贵州省第七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26人,其中千层次人才23人,百层次人才2人,十层次人才1人;组织申报第十四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6人。柔性引进江苏省农科院等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69名科技人才到我州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办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证》相关业务25件。
十是加强科技招商引资工作。推动大湾区重点企业康佳集团与凯里市签订40亿元光伏玻璃项目投资协议。积极开展“请进来”招商19次,“走出去”招商3次,参加州党政领导招商引资活动4次,对接企业58家(次),招商引资落地项目11个,合同投资金额6.94亿元,到位资金1.98亿元。
十一是加强黔东南高新区建设。多次赴省科技厅专题汇报黔东南高新区申创国家级高新区事宜,组织黔东南高新区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和申创工作。截至年底,培育7家企业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组织申报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6项,定向黔东南高新区发布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申报指南,落实23万元资金支持高新区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前三季度,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5.95亿元,同比增长3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完成3.31亿元,同比增长25%。深入高新区督导高质量发展专项检查、安全生产督促检查及生态环保问题自查工作等34次。
二、绩效自评结果
(一)项目支出绩效自评结果
2022年我局开展项目绩效自评10个,项目总体目标基本完成,评价等级为优8个,占总项目数的80%,评价等级为良2个,占总项目数的20%。
1.黔东南州基础研究计划项目专项经费。通过项目绩效评价,本项目绩效评价综合得分100分,评定等级为优。该项目通过支持州内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实施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22年高校和科研单位研发投入达到6790万元,较上年增长11.5%,其中基础研究占比达到60%以上,申报省级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1项,获立项4项,基础研究科研能力得到初步提升。但部分绩效目标设定指标值精准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2.黔东南州科技系统综合考核绩效评价经费。通过项目绩效评价,本项目绩效评价综合得分85分,评定等级为良。通过该项目实施,2022年科技领域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指标共4项,其中“研发支出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及增幅”“‘三上’企业中有R&D活动企业占比”“技术合同成交额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三项指标取得进位。但部分绩效指标设置不合理,年初设置目标过低,完成值与目标值相比偏离过大(偏离度≥50%)。
3.黔东南州全社会R&D投入后补助专项经费。通过项目绩效评价,本项目绩效评价综合得分94分,评定等级为优。该项目的实施,推动出台《黔东南州委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黔东南州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奖励补助办法(试行)的通知》,全州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为4.16亿元,较2020年增长16%;研发支出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为0.33%,占比增幅为0.03%,排名全省第4,“三上”企业中有R&D活动企业占比达32.4%,全省排名第2。但部分绩效目标设定指标值精准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4.黔东南州科技成果应用及产业化计划项目专项经费。通过项目绩效评价,本项目绩效评价综合得分98分,评定等级为优。该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提升全州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有力推动全州科技助力高质量发展,切实为黔东南州重点产业、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撑。但部分绩效目标设定指标值精准度有待进一步提高;预算执行率有待提高。
5.黔东南州科学技术局2022年“科技特岗”人才服务补助专项。通过项目绩效评价,本项目绩效评价综合得分88分,评定等级为良。通过科技人才到企业开展科技服务,促进企业开展产学研结合,促进人才培养。但绩效目标设定指标值精准度有待进一步提高;预算执行率有待提高。
6.黔东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经费资金。通过项目绩效评价,本项目绩效评价综合得分99分,评定等级为优。通过改项目实施,深入高新区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工作13次;帮助高新区引进和协调科技项目11个,到位资金2.38亿元,推动招商引资企业纳税60万元;到佛山、益阳、株洲等地开展科技招商引资活动8次。
7.黔东南州科普宣传及会展经费。通过项目绩效评价,本项目绩效评价综合得分98分,评定等级为优。通过该项目实施,全州436家单位参加科技活动周活动,线上线下活动群众参与人数达63360人,共计发放各种宣传资料206094余份,培训群众5263人次,义诊5950人次,开放科普基地16个,科普讲座33次,提供技术服务657次科学使者进社区(农村、企业、学校)1559人,为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打下基础。
8.黔东南州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专项经费。通过项目绩效评价,本项目绩效评价综合得分100分,评定等级为优。通过项目实施,进一步强化我州科技支撑技术攻关能力,尤其是围绕我州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立项支持一批项目,有利于促进相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较好的经济促进作用,项目立项后项目资金将直接拨付项目实施单位开展研究效率高效益好,且项目申报通过公开发布指南,组织专家评审把关,公正性得到有效有保障。
9.州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经费。通过项目绩效评价,本项目绩效评价综合得分90分,评定等级为优。通过项目实施,选派州级科技特派员120名,深入现场服务6358天,组织开展技术培训17472人次,解决具体技术问题2105个,开展技术咨询2769次,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501个,帮扶企业、合作社或农户4373个(户),领办、协办企业或合作社104(个)。但预算执行率有待提高。
10.2021年《黔东南州科技专项》。通过项目绩效评价,本项目绩效评价综合得分100分,评定等级为优。通过该项目实施,有力推动全州科技助力高质量发展,切实为黔东南州重点产业、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撑,但是由于财政资金预批复不及时,已立项的州本级科技计划项目实施补助资金未能及时拨付,项目实施成效有待提高。
(二)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结果
经自评,2022年州科技局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得分为82.74分,评价等级为良。存在预算执行有待加强,绩效目标设定有待进一步完善的问题。下步将继续强化预算绩效目标细化科学管理,提高目标设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和规范性,切实做好部门整体绩效自评,充分体现部门年度整体科技工作成效,为全州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政策制度方面
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政策执行力度有待提高,科技项目绩效制度有待完善,主要原因为,一是科技专项财政预算持续性有待提高,部门提前安排部署难度大,落实省州科技创新政策有差距。二是我州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研发能力、人才基础、创新意识较为薄弱,享受科技创新政策红利意识还不高。
(二)资金管理方面
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州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经费专项预算执行为低,主要原因,一是该专项经费2022年11月下达,预算资金批复下达较晚;二是未建立我州科技特派员工作经费管理办法。三是因疫情原因未完成资金拨付。
(三)绩效管理方面
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业务科室未能亲自开展绩效全流程管理,存在财务人员主抓专项绩效现象,项目绩效监督分析不够到位。主要原因,一是项目绩效管理意识有待提高,二是科技业务人员较少,政策熟悉不够。三是部分绩效指标设置不合理,年初设置目标过低,完成值与目标值相比偏离过大(偏离度≥50%)。
四、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强化预算绩效目标编制。一是根据州委、州政府关于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安排部署、政策文件,提前谋划项目申报计划。二是重视项目事前评估,预算项目申报依据有力,目标科学准确。三是要求高度重视项目事前、事中、事后绩效管理台账档案管理。
(二)强化抓业务和问效同责。一是按照抓项目管理业务和绩效申报管理同责原则,从项目申报、绩效管理,事后绩效自评运用,由项目经费使用科室全部负责。二是绩效管理统筹科室,严格按照预算绩效管理有关要求,加强预算绩效实施监督,确保绩效自评真实有效。
(三)强化政策文件学习运用。一是强化州委、州政府出台的产业发展政策、重点工作文件以及重点工作安排部署学习研究,切实做好科技工作与产业政策衔接。二是强化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科技创新的一系列政策学习和贯彻落实,结合我州实际,提出州级科技预算项目建设性建议。三是强化预算绩效中央、省州一系列文件的学习运行,结合科技项目特点,科学合理运用。
(四)加强预算执行力度管理。一是严格预算执行,强化科技与财政沟通协调,准确拟定预算执行计划,加强预算执行与控制力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二是强化资金使用监管,项目统筹管理科室严格执行预算安排,落实预算执行监督责任,按期调度预算执行,确保预算使用及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三是加快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提高科技财政资金资源配置效率,确保科技支撑高质量发展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