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要情】
※贵州省第2批科技创新券兑现名单公示黔东南6家单位获127万元补助
※黔东南州三强化抓好科技创新政策的落实落地
※州科技局三下功夫积极贯彻落实全省第五次高新技术产业调度会议精神
※黔东南州科技局积极谋划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计划
※第三届黔东南州外观设计专利产品大赛完满落幕
近日,贵州省2018年第2批科技创新券兑现名单公示,黔东南州共有6家单位获得兑现资格,科技创新券金额从9万至37万不等,共计127万元。
据悉,2014年12月30日,贵州省颁布了《贵州省科技创新券管理办法》,并于2015年3月正式接受申请。贵州省科技创新券采取无偿资助方式向企业发放,是一项普惠式的后补助政策,专用于企业向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服务机构等单位或其他企业购买科技创新服务和技术成果,合同履行完毕后,由科技创新服务单位持科技创新券到贵州省科技厅兑现。
获得补助的企业名单包括贵州省黎平县侗乡米业有限公司(20万元)、贵州省施秉县云台山林农科技开发有限公司(18万元)、贵州中科汉天下科技有限公司(37万元)、贵州省岑巩县仓裕果药专业合作社(18万元)、贵州全世通精密机械科技有限公司(25万元)、贵州黄平豆扁嘎民族服饰有限公司(9万元)。
截至目前,黔东南州2018年共有10家企业单位获得科技创新券兑现资格,兑现金额172万元。
(州科技情报研究所)
近年来,黔东南州围绕加强科技创新、加快人才培养,先后制定出台了系列科技创新政策,并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各类科技创新政策的落地,为进一步提升全州产业技术创新水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县域科技创新提供政策保障。
一是强化各类科技创新政策的执行。国家、省为推动自主创新制定的一系列的科技创新政策,其目的就在于形成激励创新、支持创新、推动创新的良好环境,黔东南州委、黔东南州人民政府也先后配套出台系列科技创新政策,并加强对政策支持执行和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科技投入、税收优惠、金融支持和平台建设政策等各项政策真正落到实处。据统计,2013年以来,黔东南州不断克服财政困难,按照政策兑现各项补助资金700余万元,强化服务,最大程度发挥科技创新政策的最大效应。同时,组织州内100余家科技型企业享受国家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享受税收优惠减免1851.45万元。
二是强化州内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的完善。加大对近年来州委、州政府出台各项科技创新政策的梳理,对针对性、实效性、操作性不强,知晓率、互补性不高的创新政策进行清理,同时,借鉴外地的成功做法,立足我州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黔东南州委、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加快科技创新的实施意见》、《关于以科技创新推动新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和《黔东南州促进科技创新加快科技进步奖励补助办法》等系列科技创新政策,形成更加合理、更加协调完整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
三是强化对各类科技创新政策的宣传。利用一年一度的“科技活动周”、“科技三下乡”、“4.26”知识产权日、知识产权宣传周等活动,广泛宣传国家、省、州为推动自主创新最新出台的《国家促进成果转化法》、《国务院关于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意见》、《科技部关于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发展的意见》和《中共黔东南州委 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关于以科技创新推动新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系列科技创新政策,提高企业科技创新意识,增强企业内生动力,同时,主动深入企业开展指导服务,让更多的企业全面享受到各项科技创新政策。
(创新发展科)
一是“学”,及时传达学习领会会议精神。组织召开全体干部职工专题学习会,传达学习全省第五次高新技术产业调度会上王世杰副省长和廖飞厅长的讲话精神。结合我州实际,分析了当前黔东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下步重点推进任务,要求高新科牵头,整理形成黔东南州贯彻落实全省第五次高新技术产业调度会意见建议。同时,将《黔东南州科学技术局关于呈报贵州省第五次高新技术产业调度会议精神传达提纲的报告》呈报州人民政府,拟召开常务会议传达。
二是“析”,认真分析提出贯彻落实意见建议。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要加大企业主体培育力度。重点抓好高新技术企业、省级科技型企业培育,结合“千企改造”等重点工作筛选培育对象建立储备库,“一企一策”制定培育计划。同时,做大高新产值入统企业规模。二要加强载体和平台建设。重点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申建工作步伐,尽快从现有的10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中遴选高新技术产业基础好、创新和产业孵化服务能力强的园区申报省级高新区,确保省委、省政府提出的2020年前实现省级高新区市州全覆盖。此外,引导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搭建一批政产学研对接平台。同时,围绕重点产业、企业建设创新研发平台,引进和建立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三要强化创新政策措施落实。认真落实国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及其配套政策措施;严格知识产权保护,加大执法维权力度;认真落实企业研发费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用足用好“科技创新券”政策,积极通过技术交易、技术合作等方式解决生产中技术难题。四要完善组织领导体系。加强协调调度,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加强精准分析。
三是“实”。快速行动确保贯彻落实形成实效
一是积极开展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申报对象摸底调查,已对全州16个工业园区进行信息采集,梳理出重点培育对象。下步将进行实地调研,制定详细的培育计划。二是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点指标,建立州县联动和部门联动机制,实行月调度、季度报、年计划,争取各项高新产业发展目标的全面完成。
(高新技术发展与产业化科)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国家、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年—2022年》有关部署要求,以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发展,黔东南州科技局积极谋划通过7大科技体系建设,推进农业农村领域技术创新平台基地建设、人才队伍一体化发展,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科技支撑。
一是科技创新平台基地体系: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新增各级农业科技园区、众创空间、星创天地、可持续发展试验区、技术创新中心等科技服务平台基地30个以上。
二是产业技术支撑体系:开发转化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培育壮大知名品牌等100项,围绕农业产业、农村环境整治等方面实施一批农业科技重大专项项目,打造一批能复制、可推广、有示范性的成果转化样板。
三是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农村“互联网+智慧农业、智慧旅游、智慧医疗、智慧消防、智慧能源”等信息化示范点,建立州县科技信息服务站点16个,提供较完善的综合信息服务。
四是科技人才支撑体系:形成农村地区科技人才柔性引进机制,组建特色产业专家服务团,建立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对口帮扶机制,累计选派科技特派员、“三区”科技人员3000名深入农村地区开展针对性服务,培训本土技术骨干1000名。
五是科技示范体系: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为核心,建设一批乡村振兴科技示范。开展乡镇、村、农户三个层次科技示范,创建20个科技示范乡镇,100个科技示范村,1000户科技示范户,组织申报创新型县市3个以上。
六是科技普及培训体系:组建培训中心、专家大院、产业技术服务中心和专项培训互为补充的培训体系,开展科普活动300次,培训新型农民5万人次以上,示范村有劳动力的农户至少掌握1项致富技能。
七是科技服务民生体系:民生科技在农村地区得到全面推广,在人口健康、生态保护、防灾减灾等领域研究推广重大先进适用技术50项以上,建立各类民生科技示范基地5个以上。
(农村社会发展科)
2018年10月18日由黔东南州科技局(州知识产权局)主办的2018年黔东南州外观设计专利产品大赛完满落幕,省科技厅(省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战略处长方来福出席活动,州科技局党成员、副局长刘德卓为大赛决赛致辞。
大赛围绕“外观设计专利产业发展”为主题,自7月启动以来,共有11个县市、18家企业、25组作品参加比赛,经过层层角逐,最终有19件外观设计专利作品脱颖而出。
决赛现场邀请到贵州省旅游产品研发中心主任陈辉娅教授、贵州师范大学张肃教授、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杨昌洪教授、贵州派腾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谷庆红担任本次大赛决赛评委。选手们用精彩的演说展示自己的作品,评委专家以精彩的点评,赢得了参赛选手的认可。决赛最终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优秀奖10名。
本次大赛成功举办,进一步助推我州“黔东南州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州)”建设,更好地展示我州外观设计专利的创新水平,激发全州进一步创新的活力。
(知识产权科)